以往多次談到念佛,有對一種根器人而言者,有對一事或一法而言者。今將三根普攝之念佛三要拈出,略為述說,希望對持名念佛之同道有所裨益。
念佛三要為信願行。三者之中以信為首,華嚴經云:「信為道源功德母」。信心不堅,一事難成,何況以信為基礎之念佛法門,信心不堅或稍存懷疑,縱然念佛一生,也難窺淨國消息。信者有三,一信極樂淨土莊嚴實有;從是向西方,經過十萬億佛土即可到達,彼界主人即是阿彌陀佛,路途雖遠,一心念佛可達。雖然我們不曾親往驗證,但不可以我們人類有限的科學常識,妄測其有無。二信釋迦、彌陀兩位世尊語焉不虛,釋迦本師為娑婆教主,所說教言皆由其親證,故佛為實語者、誠語者、不妄語者。淨土三經皆由佛親口宣說,豈能容我等懷疑。彌陀為大願王,以四十八大悲憫願力,成就莊嚴淨土,接引眾生,絕無誑騙理由,故而應堅信不疑。三信依教奉行,必能往生,古往淨業聖賢,念佛往生事跡不勝枚舉,我們祗須篤信至誠,依教奉行。凡事成功於精誠信仰,信仰能產生力量,有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。昔有李廣者狩獵,見一臥虎,射之,近前始知乃是一石,但箭射入石大半,再射則不能入,可為信心能產生力量之例證。由信仰產生力量,必須有所方向,始有效用。這方向就是「願」;願即是願望、志願,我們佛教徒恆以誓願作為行持南針。念佛者必發二願,一者願往生極樂淨土;分分秒秒心嚮往之。二者願離此土,兩願相合可加速起程。如飛機起飛,先彈斥地心吸引力,乘著機身漂浮力即可騰空。念佛因有阿彌陀佛大願力吸引,更易斥此馳彼。但如貪戀此方塵情之吸引,雖心嚮往仍去不成,古語說「有志者事竟成」。
念佛法門雖重於信,但力行實踐方是正因。換言之持念洪名才是往生資糧,念佛成功條件,首要有恆心、不間斷。不可一曝十寒,不得懈怠敷衍,不受逆境退轉,不被邪說誘惑。當知檐水力弱,日久可以穿石。念佛之助緣為行十善,十善為戒,戒能生定,定能生慧。三無漏學增加厭離力量。當知有因必有果,昔者佛住世時,有一人往佛所請求出家,眾比丘以天眼觀察,該人毫無善根,不許之,然佛知道後准其出家。有人問佛何故准宿無善根人出家?佛說「是人於過去世中為樵夫,山中遇虎追襲,樵夫逃命上樹,唯樹枝不能承其重,將折斷,且虎待於下,當危急之際,竭力念佛一聲,種下善因。」誠心一念尚有善因,何況恆常念佛不綴,定有果報,不可疑慮。
信願行三要,如機械中三齒輪,相互推動循轉,前述雖說由信仰產生願望,由願望而付諸實施。但當我們念佛感到身心清淨之受用時,會益增信心。更何況念佛人當下即得消災免難,增福延壽之實益。也嘗見有人開始參加念佛,並非基於信仰,僅跟從親友隨喜性質,久之信心大增,甚或虔誠超過親友者,亦不乏人,此即三輪循轉之理,念佛以老實為尚,本無訣要。但是當你啟口念佛時得將萬緣放下,是時最為切要使一切念頭停止,僅留一聲佛在心內口中。泰山崩於前,猛虎追於後,皆視若無睹,聽而不聞,否則口念彌陀心散亂,喊破喉嚨也枉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