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持名念佛圓妙至極》

 

學佛人所了當,且又至圓至頓,因為念念就是佛境,不勞觀想,更不必參究,當下就是大圓鏡智,不缺不欠。上上根器的人,不能超越此範疇;下下根器的人也能進入其領域。執持六字佛號,隨時隨地都能念,不需要壇場儀式的費時鋪張。死心誦持一生就可以成佛,無須三大阿憎祗劫那麼長遠的歷程,直超不退,伸屈臂的時間,化生蓮池,可得一生補處。融攝凡聖同居,方便有餘,實報無礙,常寂光四種佛土,無礙圓滿。一念相應,一念即佛,念念相應,念念是佛,既方便又圓頓。

 

持名念佛,祗要綿綿密密不斷不亂,念念彌陀,當下圓圓明明,不必再用觀想參究。因為濁智波騰,觀想難淨;邪魔紛擾,參究難定。不如一心念佛,無稍剩餘,更無欠缺。雖上上根器如文殊普賢諸聖,下下根雖愚夫愚婦,前者既不可能逾越,後者也能達到。念佛所感的佛,分法、報、應三身;所生的土,分同居、方便、實報、寂光四土。再進一步說,一身圓具三身,一土融攝四土。由於持名功行有深淺,其往生蓮品有高低,所以四土各分三輩九品,不可一概而論, 五時八教雖然廣大,不過一句彌陀即能橫概豎徹,圓收圓超。一句彌陀也就是自心的三諦。以念念彌陀,到了念而無念,即是亡能、亡所的真空觀,顯俗諦彌陀。以念念彌陀到了念念即佛時,即是遮照不二的妙中觀,顯中諦彌陀。 一句佛號三觀三諦盡在其中了。

 

三諦彌陀不出一心,也就是五時八教所詮理。怎麼說呢?一句彌陀佛號,能念的心,所念的佛,因緣所生,即是藏教彌陀。當體即室,即是通教彌陀。明明歷歷本來即假,是別教彌陀。能、所平等,空、有不二,即圓教彌陀。第一華嚴時,世尊初成道,專為被化別圓大機,有圓融,有行布。從圓融方面說是圓教三諦彌陀,從行布方面說是別教次第彌陀。第二阿含時,明藏半字法門,獨被三乘,祗詮真諦彌陀。第三方等時,四教並談,對藏通半字彌陀,說別圓滿字中道彌陀。第四般若時,以畢竟空慧的共不般若彌陀,破二乘偏空的執情,帶通別二教彌陀,說圓教圓中彌陀。第五法華涅槃時,暢展佛陀本懷,開權顯實,純說圓教絕待圓中一心三諦的彌陀了。如上所述,可知一句阿彌陀佛,盡括三藏十二部妙典。念佛法門豈不是圓妙至極的無上妙法,何容我們懷疑推敲。